网络时代如何保护我们的隐私
.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8-09-23   动态浏览次数:981

“霸座男”、德阳自杀女医生……最近一系列人肉搜索事件,让人们领略了网络时代信息技术的威力。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如今人肉搜索已经不再是靠人海战术!在新技术的帮助下,只需一张照片,就可能找出你所有的社交“小号”,包括其中的个人信息。甚至,即使一台根本不联网的电脑,也没有秘密可言了。  

A  

人脸搜索并不遥远,  

一张照片就能找到你所有“小号”  

看到人脸搜索这几个字,大多数人会觉得和自己的生活非常遥远。  

应用到人脸搜索的场景,要么像科幻电影里的天眼一样,通过一张照片和大量监控视频进行比对,找到目标最后出现的地方。如果贴近现实一点,大概是像张学友演唱会抓逃犯那样,通过智能感知警务系统,利用通缉犯的照片进行搜索,找到目标罪犯。至于我们普通人,好像和人脸搜索扯不上什么干系。  

可如果告诉你,现在有一种搜索引擎,放上一张你的照片,就可以找到所有你发布过照片的社交媒体账号,相信你一定会觉得毛骨悚然。  

而这不再只是想象。现在已经出现了很多主打人脸识别搜索的搜索引擎。  

例如一家新加坡企业就推出了一款基于人脸识别的情报搜索工具SocialMapper,只要输入一张人脸照片和姓名,就能找到领英、推特、脸书、Google+Instagram、微博、豆瓣等等数个社交媒体上的用户主页。最后SocialMapper还会综合这些社交媒体内容出具报告,报告中会包含性别、年龄、所在地、电子邮箱等等很多个人信息。  

目前这一项目处于开源状态,任何人都可以在Github上找到代码并应用。  

如果说SocialMapper还需要提供用户姓名,那么一款名为“脸搜”的App就更为可怕——只需照片,就可以获知面孔主人在公开互联网上的所有信息。这款App竟然还鼓励用户进行社交,可以给那些完全不知情的被搜索者添加印象标签、留言表白。不过好在这款产品目前的人脸识别技术还有限,很难精准地找到被搜索者。  

除了这两款已经面世的产品外,Facebook所研发的DeepFace目前也已经能实现将人脸图片和社交网站用户精准匹配。总之人脸搜索并不是幻想,而是真真切切发生于我们身边。  

B  

除了暴露隐私,人脸搜索还有哪些隐患  

人脸搜索的出现,对于经常发自拍的女孩来说简直就是灾难——仅凭一张照片,就能找到社交媒体中深深隐藏的“小号”,或许还能找到自己无意乱入朋友镜头的丑照……  

但人脸搜索所带来的危害,可不仅是隐私暴露。隐私的暴露往往只是开端,真正的影响,来自人脸搜索这种人力无法完成的事情变得轻而易举之后,所产生的蝴蝶效应。  

举例来讲,当犯罪分子进行诈骗时,很可能偷偷拍下一张目标受害者的照片,然后进行人脸搜索,从而在微博、豆瓣上获知一些隐私信息,以此博得受害者的信任,来伪装成很久没有联系过的老熟人。而在受害者的概念里,自己的微博、豆瓣上并没有很多粉丝,所以这些社交网站中透露信息的一定是足够安全的,能获知这些信息的是亲友,而不是来自网络。  

这种概念和技术能力的不对等,正是诱发犯罪的关键。  

此前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事件:绑匪通过获取父母朋友圈的晒娃照片,将照片发给不善于使用社交媒体的爷爷奶奶,假称已经将孩子绑架,以此来勒索赎金。现如今有了人脸搜索,绑匪们只需蹲守在幼儿园门口拍摄小朋友再进行搜索,就能批量群发去恐吓那些对科技并不熟悉的爷爷奶奶们了。  

C  

大数据时代,我们的脸还属于自己吗  

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以及人脸搜索这类用途的出现,引发了关于人脸隐私的讨论——我们的脸究竟属于谁?  

2017年,美国伊利诺伊州发生了关于Facebook隐私侵犯的集体诉讼。伊利诺伊州曾经通过了一项名为“生物信息隐私”的法案,对公司储存和使用用户生物识别信息作出了限制,其中就包括“面部轮廓几何细节”。而这些起诉者认为,Facebook在不知不觉间收集着他们面部轮廓的细节——不然Facebook是如何实现在相册中对同一人物进行关联的呢?  

人脸搜索的出现则将这种冲突推向了更高处——当初我们在社交媒体上传照片时,可没有任何人告诉我们以后这些照片会成为帮助陌生人找到我们的踪迹。并且大多数人并不知道人脸识别这种Bug(漏洞)技术的存在,他们心中默认的是,在社交网络中只有联系方式、真实姓名、地址等等信息属于“隐私信息”。  

这种认知差异如果一直存在,那些不熟悉人脸搜索的用户就像懵懂无知的羔羊,面对熟悉人脸识别技术的人束手无策。  

D  

应对人脸搜索,从意识到技术都需要“升级”  

当然,我们也并非对人脸搜索完全束手无策。技术在发展,隐私保护的方式和意识也应该随之进步。  

面对人脸搜索技术出现的第一步,就是应该提升相关意识,明白一张照片可能会让屏幕另一端的陌生人发现你的真实身份。说白了就是,下次再开骂老板的阴暗小号时,记得别发自拍。同时社交媒体网站也有责任提醒用户,个人照片的发布有可能存在被人脸搜索的风险。  

建立在意识之上,我们也可以从技术手段进行防范。例如社交媒体可以设置权限,防止人脸图像被第三方爬虫抓取;同时我们可以利用神经迁移算法对照片进行一些处理,只要进行一些像素点上的轻微改变,就可以在不影响人眼效果的前提下“骗过”AI算法。  

我们甚至可以“以毒攻毒”,FacebookDeepFace就是如此,在对用户相册进行无差别人脸识别时,如果发现某一用户的照片被他人上传,就会对用户进行提醒,用户可以选择申诉侵犯隐私删除照片,或是为自己的面孔打码——某种程度上讲,这也算是保护自己隐私,逆向人脸搜索了。